•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数字新闻十二讲》:解析数字媒介技术对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2023-03-31 14:22 来源:南方网 郭昊奇

  南方网讯 当下媒介技术高速迭变,对社会沟通的传播形态、社会新闻舆论的形成与影响机制产生了全面、深入的影响。《数字新闻十二讲》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深度解析了数字媒介技术视域下中国特色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前沿探索。

  《数字新闻十二讲》立足前沿,深入探讨数字媒介技术对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和新闻业务带来的影响:一方面引入国内外学界在数字新闻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另一方面分享实践与技术前沿的最新案例,推动二者与中国智能媒体的新闻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深化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

  胡钰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经济学学士、新闻学硕士、法学博士。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特色新闻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新闻理论、文化传播、国家形象。主要著作有:《新闻理论经典著作选读》《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新闻与舆论》《网络舆论教程》,另有《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人会被取代吗?》等译著。

  吴璟薇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博士;德国洪堡基金会联邦总理奖学金获得者。主要著作有《德国新闻传播史》、英文专著Private and Public on Social Network Sites: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Germany and China in a Globalized World。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理论、社交媒体公与私、跨文化传播与新闻传播史。

  精彩书摘

取代与赋能:人工智能给新闻业带来了什么?

  胡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电脑可否基本实现人脑的功能?人工智能可否完全超越人类智能?机器人的工作岗位可否全面取代人类的工作岗位?这些问题始终在科技领域、社会领域存在两种声音。对于新闻业来说,当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记者写作新闻稿件时,当越来越多的机器人编辑推送新闻链接时,一个受到关注的问

  题是:随着技术进步,未来人工智能新闻业可否取代人类新闻业?或者更准确地说,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取代人类新闻业?

  新闻活动是人类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发布信息以监测环境、塑造环境的专门行为。人工智能新闻业的出现得益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算法开发、自动化技术等的发展,新技术特别是数据技术介入新闻活动的比重越来越大。对新闻业来说,数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突出体现在:一是数据采集技术,在数字化和网络化条件下,通过大规模分布的传感器,人类的数字痕迹普遍存在并可方便获得,成为新闻内容的重要来源;二是数据挖掘技术,面对海量数据、音视频数据、复杂数据,通过各种算法开发,自动标记媒体内容,对数据的快速分析和深度分析成为可能,成为新闻事实的形成工具;三是数据呈现技术,通过可视化呈现技术、写作算法技术以及基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的沉浸体验技术,人工智能可以自动将数据转换为可读性、可视性的新闻叙事,成为新闻报道的生产方式。

  知识、数据、算法与算力共同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要素,推动人类社会迅速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对包括新闻活动在内的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从新闻传播行为看,传播主体从专业化到大众化再到机器化,传播动机从事实呈现到社交体现再到价值实现。

  从计算机辅助新闻到数字新闻再到机器人新闻,新技术在新闻业中的驱动性越来越强。自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闻从业者开始使用计算机来获取内容和分析报道背景。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进步,记者从大量数据中挖掘隐藏的报道线索,进行趋势分析。有记者分析了《纽约时报》150年内的报道和相关数据,发现在贫困地区如果某年气候干旱而次年洪水泛滥,该地区就有较高概率暴发瘟疫,以此其写成的文章就具有相当的预测性。

  机器人新闻则是更加自动化的新闻活动,在没有人类记者参与的条件下自动进行信息检索、分析并生成新闻报道。“机器人新闻(Robot Journalism)”起初从新闻聚合类平台依托算法的新闻编辑活动兴起,2002年谷歌公司为其产品“谷歌新闻服务(Google News Service)”开发了机器人编辑器,这种算法可在数千个新闻网站上获取数据进行分析,自动筛选出网站的头条新闻和主页上显示的相关新闻链接。之后,2010年有美国研究团队开始进行机器新闻写作的商业化项目,通过数据分析和故事转换,可以把输入的体育赛事统计数据自动转化为可读性的新闻故事。随着研究的进展,研究者逐步致力于创建更深入、更细致的分析工具,采用更具表现力、更细腻的修辞乃至隐喻等手法来提高报道质量。

  更有趣的是,2007年东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创造了3D机器人记者,能够像人类记者一样在人群中活动,其算法可以实现自主探索、记录新闻、生成文章的功能。该机器人可以在现实世界中获取信息,将信息传给“新闻分类器”,根据信息的稀缺性和相关性来计算“新闻分值”,如果分值足够高就会由“文章生成器”自动生成报道。这种远程呈现机器人的出现让机器人新闻活动更加生动,更加具有取代人类新闻活动的能力。

  机器人新闻活动早期应用在体育新闻领域,后进入金融新闻领域,并且迅速在各个领域的新闻报道中得到应用。美联社每个季度都会发布上千篇由机器人写的新闻稿件,《纽约时报》面对新闻业转型的态度明确而简单:“雇佣更多的工程师。”

  机器人记者的出现为特殊领域的新闻报道提供了极大的支撑,最突出的报道类型就是战争新闻报道、恐怖事件新闻报道、极端环境新闻报道等。这种远程呈现机器人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或手机进行操作,采用四轮驱动,配置太阳能和GPS(全球定位系统)导航,也可以进行现场采访。与此同时,无人机新闻也逐渐登上舞台,无人机记者专业协会(Professional Society of Drone Journalists)也在2011年成立。

  与人类记者、编辑相比,人工智能新闻技术的自动化、高效率、数据处理水平高、长时间工作能力与工作条件无限制等特点,使得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事实上,机器人代理、机器人编辑、机器人文章合成器等正在逐渐取代传统人类记者、编辑的角色。由此看来,无怪乎当下的新闻机构越来越多地招聘数据工程师、新媒体运营者,无怪乎传统的文科主导型新闻教育培养的人才显得单薄而缺乏竞争力,无怪乎悲观主义者认为传统新闻人会被机器新闻人取代。

扫描二维码购买《数字新闻十二讲》

扫描二维码购买《数字新闻十二讲》

编辑:周存   责任编辑:江海燕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