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呼声响彻南粤大地。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东如何把握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提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4年11月15日,“实体为本 智造广东”2023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并在现场发布了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智造广东》。
《智造广东》聚焦广东实施制造业当家战略的新思路、新举措,总结广东制造业转型的新方向、新成就,展现广东制造业当家人的新担当、新作为。
该书内容厚实、案例生动、叙事鲜活,既有广东制造业全景素描、宏观分析,又有个体制造企业优秀案例、经验做法,更有制造业当家人深刻思考、智慧结晶,是了解广东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的翔实史料。
❖为何命名为《智造广东》?
广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动手早、见效快,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正催生“智造”新生态。2023年第一季度,广东有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数量居全国前列,数据亮眼。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广东制造业的基本范式,这本汇集了广东制造业发展调研成果的书也因此命名为《智造广东》。
❖书中有哪些亮点?
第一,在全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来自南方都市报的主创团队希望引导传递积极前行的市场预期,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此,他们查阅了大量政策文献资料,广泛采访政府、协会、企业里的代表性人物,立足大局,深挖细节,提炼主题,在书中全方位、多层次地讲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当下和广阔前景。
第二,办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事情千头万绪,主创团队希望能够以标杆企业为引领,助力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他们深入挖掘制造业各细分领域创新转型升级的新思路、新办法,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为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抓住关键问题并找准前行方向。
第三,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滴水穿石”的坚持,久久为功。书中的内容是沉甸甸的经验梳理,做错了“吃一堑长一智”,做对了就“打一仗进一步”,始终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为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夯实基础。
作者简介
南方都市报创刊于1997年,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系列报之一,主打广州、深圳两座中心城市,覆盖珠三角区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南都从一张“小报”壮大成长为中国都市类报纸的领军者、传统新闻信息生产机构向数据智库机构转型的领跑者、中国报业最具影响力和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精彩书摘
从“浅水小舟”到“深水大船”
广东,这片沃土孕育着无数的工业奇迹。在制造业的浪潮中,广东勇立潮头,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排头兵。在这片土地上,产业集群如同繁星闪烁,照亮了广东制造业加速腾飞的道路。
广东,中国制造业的领军者。遍布全省的各类制造业,如同一颗颗明珠,串联起广东经济的辉煌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也提出,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在大亚湾畔,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项目、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恒力(惠州)PTA项目……一个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崛起,蓝天碧海之间,绿色石化产业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光芒。
在珠江东岸,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当仁不让地成为“中流砥柱”,支撑起广东制造业的未来。
制造业的竞争重点,在于产业集群的博弈。在这场博弈中,广东制造业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与智慧。
昔日浅水小舟,今日深水大船。制造业,是广东经济的起点,更是广东经济的未来。在这里,每一个产业集群都在广东经济格局中不可或缺。
广州南沙港集装箱码头边,多艘货轮正进行装卸作业。集装箱内的各类货品,串联起广东经济的辉煌篇章
从“蛹变”到“蝶飞”
1978年,40多岁的香港信孚手袋厂老板张子弥只身来到东莞,签下了300万元的合同订单,成为内地改革开放引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企业的第一人。让他始料未及的是,他创办的“太平手袋厂”竟成为一个符号,而与之相伴随的“三来一补”,更为东莞成为“世界工厂”埋下了伏笔。
正是无数个张子弥与无数个“太平手袋厂”,让广东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发源地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一个农业大省,逐渐转型为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经济体,而制造业的发展,更是广东经济腾飞的“压舱石”。
过去的几十年里,广东制造业经历了从初创期到成熟期的转变。从最初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到如今的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制造业,广东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为广东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广东有着众多的产业集群,如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东莞家具产业集群、惠州新能源产业集群等。这些产业集群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配套体系,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应,推动了广东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更是广东当仁不让的“中流砥柱”。
在珠三角地区,已经涌现出以华为、中兴、TCL、OPPO、vivo、大疆等为代表的一批电子信息企业,这些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在电子信息产业链上下游,也形成了众多的配套企业,如光学、模具、PCB等企业,这些企业与主导企业形成了紧密的协同关系。
除了电子信息产业,广东还有着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集群由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组成,它们在绿色化工转型方面已经成为全球石化行业中的佼佼者。
在制造业方面,广东将继续推进制造强省战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
走过18年风雨的太平手袋厂,虽然早已在1996年12月结业,但它是广东制造业发端,开启了广东逐渐成为“世界工厂”的光辉历程。可以说,制造业隐藏着解读广东经济的“密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见证了广东经济的腾飞。
未来,广东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从“蛹变”到“蝶飞”,不断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
扫描二维码购买《智造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