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城市媒体的持续融合创新发展,在我国当前的深度媒体融合格局下具有十分突出的战略意义。《城市媒体怎么办?》一书从一线实践出发,围绕转型痛点、运营与赢利、体制机制改革、媒体融合策略等热点议题,给出了若干翔实的案例,陈述了作者深远的思考,为新时代方位和新发展格局下的城市媒体深度融合与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参考、借鉴的理念与路径。
本书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共分八章,含有90余张图例,梳理了海量干货;举出70多个案例,贡献了极具参考性的样板;涉及90余家媒体,分析问题的视野十分广阔,得到了20余位专家学者的联袂推荐,是一本兼具理论思考深入性和业务实操参考性的媒体行业前沿工具书。
作者简介
苏兴秋,曾在报纸(党报、都市报)、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管理岗位任职,媒体 App 创业6年。现任泉州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著作有《职业新闻人——新闻采编与管理》《报业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从报业到内容产业》。
精彩书摘
再造本土优势
——在大平台的下沉和本土同行的“经纬切割”竞争下,我们能否挖掘出与自身优势相匹配的资源?
做过城市媒体App的人都知道:必须给用户一个使用的理由,一个喜欢的理由,一个习惯的理由。
但大多数人失望了:一是用户需求被“经纬切割”抢占了,二是技术水平和服务经验还比较欠缺,三是自身原有的垄断资源消失了。
剩下的,需要我们自己创造理由整合资源,重构优势,再找“必需”。这个“必需”就是再造本土优势(走出地域的产品不在本文之列)。回头再看前文的“经纬切割”下的城市互联网市场地图,看似密密麻麻,但很多空间都已被抢占,留下的空自,明显是“鸡肋”。
然而实际上,“抢占”不等占领,更不等于做好,只要我们能拿出自己的竞争力,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建议一:宁避本土强手。本上新媒体,往往小而精,对本上某一块小领域进行了“精耕细作”。这种新媒体虽不大,但根深,用户黏性和忠诚度往往很高。以城市媒体的体量去与它竞争,如大棒打蚊子,费力不说,更可能是没打着、打不死。非不得已,没必要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建议二:愿补垂直不足。垂直大平台,看起来都很大,但它是体大面广,根不一定深。虽然这些大平台在着力“下沉”,但作为全国平台,它根本不可能为一个城市做个性化的服务。而这,恰恰就是城市媒体可以做、适合做的。举一个例子一旅游,携程等大平台已经做了充分的服务,但城市媒体仍有服务用户的空间:小景区本土推广,解决周末游选择困难症,发动用户与景区一起做活动,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吸引用户、留住用户、服务用户的方式。
建议三:找准资源优势。资源,是城市媒体真正尚存的优势所在,特别是“人脉”资源。一是要找准,二是要整合,三是要重新形成优势。这种优势不是自己评判的,而是要用户认可的;这种优势也不再是仅仅做做内容而已,更重要的是发动用户,撬动市场,运营平台。
扫描二维码购买《城市媒体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