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一口气念出广东21座城的名字吗?
即使是广东人,全念出来怕也得卡个壳儿,甚至很多城市自己也从没有去过。
广东共有21个地级市,是全国拥有地级市最多的省份之一。从万丈高楼到海滨名山,从人情烟火到精神内核,这些城市各美其美,各具气质。
《广东,凭什么说爱你》,走遍21座“粤”城,用当下视角,展现一个本真而又鲜活的广东。
这是一本写给希望了解广东的外地人的书,更是一本写给生活在广东的本地人的书。
行摄20000多公里,记录下300多张城市影像、21篇大城小事散文。其中有自然风光、人文建筑、民俗美食、经济发展、市井生活、民生细节……
用眼睛发现城市的独到之处,将热爱与思考化为光影与笔墨。
❖发现城市的人情烟火
穿着人字拖、短裤背心,吃一顿街边小烧烤,是随性;拉着小拖车,和菜市场老板讲着5毛钱的价,是生活;点一杯骑楼老街下的网红咖啡,在老字号饱餐一顿,再漫步到热闹的永庆坊,走进粤剧博物馆,更是老广日常。
❖发现城市的气质个性
当张国荣唱起《风继续吹》,罗大佑唱起《童年》时,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祖辈,从梅州这个朴实低调、人杰地灵之地出发,闯出一片天地。客家语的“我”,是“亻+厓”的独创字,一个人走到悬崖边上,没有回头路,只能勇敢向前,这,便是客家人。
❖发现城市的精神内核
为什么大家总说潮州的美食终生难忘,大概是因为,从中不仅仅能感受到味道,也能感受到一场舌尖上的坚守与传承。傍晚,穿过晚风,在老街巷的一间店铺门口,喝上一泡工夫茶。凤凰单丛的风味和口感,清爽而甘醇。喝的是茶,品的却是人生。茶台如平台,茶台如人生。
作者简介
今日广东国际传播中心(GDToday),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专门从事国际传播工作的机构,广东对外传播主平台、世界了解广东第一端。
精彩书摘
广州:可以选择做自己
一直以来,人们在津津乐道于广州印象时,
大都第一时间想起了吃不腻的广府美食,
富有历史韵味的骑楼老街,
珠江新城的高楼林立,和城中村里的万家灯火。
可只要走走停停,从荔湾到海珠,从北京路到东山口,从西关人家到摩登现代,
便不难发现,处处不一样,可处处又一样。
就像一个平凡午后,博物馆前,男女老少停下脚步,听上一出私伙局的粤剧选段,在亭台婉转悠扬……
仿佛听见了岁月流转,低吟浅唱。
这才是广州。
我们爱着的,那个广州。
去永庆坊吧
听粤剧里的声声老广情
“未识广州,先闻西关。”修复改造后重获新生的永庆坊,
是广州这些年绝对的流量宠儿之一。
人们习惯了在节假日涌进这里。
网红咖啡店里阵阵飘香,精致又富有创意的市集,
展示着年轻人层出不穷的奇思妙想。
当穿汉服的女孩,路过钟书阁,
不远处的西关大屋里,新锐漫画家的作品正在火热展出。
一步一景,一旧一新。
吸引着人们来来往往,或驻留,或惊叹。
只是,在西关更令人着迷的,
还得是百年老榕树下、亭台前,那唱响了岁月的老广情。
要知道,老广私伙局在荔枝湾大戏台,一唱就是12年。
这个日日免费演、场场做大戏的坚持,
已经成为街坊们必不可少的习惯了。
随着时间慢悠悠,
与大戏台相隔一公里的粤剧博物馆,恐怕又得添上浓厚的一笔。
粤剧博物馆,在文化和潮流交织的永庆坊里,独树一帜。
人们习惯了在这个日常喧嚣的潮流街区里,多看上两眼,
古色古香,岭南风韵十足。
…………
不管你是什么样子,不管你来自哪里。
春天的街头总有一朵花因你发现而美,夏天的海边总有海鸟划破长空而鸣。
珠江新城写字楼里的梦想和荔湾涌沿街叫卖的艇仔粥,都能给人温暖的力量。
春暖花开,四季繁华。
广州这座包容、务实、开放与传统并存的国际之都,给每个来到这里的人以选择和做自己的自由。
梅州:世界客都,十分“春车”
“月光光,秀才郎”,
唱着这首童谣长大的客家人啊,
是不是回忆一下涌上心头。
如果你是广东人,我想你身边或多或少都会有个客家朋友。
梅州,堪称世界客都。
带上“世界”两字,你就知道梅州有多威。
这里出英雄。
有开国元勋叶剑英,也有世界球王李惠堂。
当然,还有更多更多的名人,
从梅州,走向世界。
这里有千年的客家文化,
山好水好
如果说闻名世界的客家菜底蕴深厚,
千年的客家文化更加诠释了梅州人的底气。
梅州人身上的劲头,从何而来?
还得细细说道。
历史上客家先民总共经历了“五次大迁徙”,
他们辗转南迁,
宋朝时期大多数人定居在闽赣粤的山区,
后迁至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
因数度迁徙的历史,
客家人骨子里追求的就是聚居和谦让,
这种特质也在建筑民居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客家的民居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
围屋结合了古朴遗风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
是中国传统五大特色民居建筑之一。
如兴宁境内最老的东升围屋,
坐北朝南、三堂六横三围的设计,
俗称“九厅十八井”。
主体结构呈半圆形,
前有禾坪、矮墙、半月形池塘,
东侧有出入斗门,是典型的围龙屋。
坐落在梅县区南口镇的侨乡村,
是我国客家地区现存密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围龙屋古村落。
花萼楼,
客家土围楼的典型代表之一,
大气,古典。距今近400年历史的她,
在《大鱼海棠》中引起热议。
位于城区东山状元桥畔的东山书院,
梅州遗存的唯一古书院,
“重檐歇山顶”式书院建筑,
至今已历经260多个春秋。
典雅,庄重。
有着千年历史的松口古镇,
客家先民南迁在这落脚扎根,
也在这衍播四海。
经千百年的孕育和发展,
处处都有回响。
漫步在古镇的老街上,
两旁各种古早小吃老店,
时光在这里暂停了,
仿佛回到童年。
古镇边的松口港,
曾是广东内河第二大港。
港口码头上光滑的石阶旁,
历经风雨的船墩在讲述着沧桑。
潮州:呷杯工夫茶
刚到周末,潮州市湘桥区的牌坊街,已经人潮汹涌起来。
这两年,潮州的旅行频频上热搜。
络绎不绝的游客从牌坊下穿行而过,
走进这座古城的腹地。
央视的《春味》也曾来过。
本地人仍然热忱又淡定,
明晃晃的太阳下,街边喝着工夫茶,
三只茶杯摆成一个“品”字,
看这座千年古城如今的人来人往。
这,就是潮州。
南濒南海,背倚凤凰山脉,
韩江水穿城而过,海域533平方公里。
这里是历代郡、州、路、府、道的治所,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美食之都,
也是广东东部沿海四通八达的港口城市。
当你穿过广济楼;当你走进韩文公祠;
当你买一份咸水粿;以及,喝上一口工夫茶时,
这座城市厚积薄发的古韵和新意,
正在身体内,缓缓流淌。
以美食之名
带上10个G的胃
提起潮州,必然要提起潮州菜。
对于吃苦耐劳的潮州人来说,“吃”字当头。
潮州菜烹饪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潮州菜”这三个字,代表了全球公认的最好的中华料理之一。
潮州菜,唐朝就有记载。
讲究的是食材、做工,以及物尽其用,将风味发挥到极致的能力。
当年韩愈临潮时就曾说过——
“章举马甲柱,斗以怪自呈。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惊。”
千年的时光悠然而过,若你准备去潮州古城觅食,
一定要带上10个G的胃。
比如,一定要吃鹅。
潮州卤鹅,全国驰名。
在潮州人的心中,卤鹅是走多远都无法忘怀的老家味道。
不仅饶平的狮头鹅,是经典和传奇。
街边的卤鹅店里,都有让人赞不绝口的卤水滋味。
“酒起鹅肉剁”“无鹅不成席”,
说的,也都是这里。
不仅鹅走不出潮州,牛也走不出这里。
潮州的牛肉火锅星罗棋布,各有各的本领。
吃火锅时,潮州人眼里的牛不再是牛。
而是——雪花、脖仁、吊龙、五花趾……
也是本地游子的念念不忘。
让人刻骨铭心的味道还有很多,很多。
在潮州,攻略几乎都是多余的,
街边巷弄里的小店,都是一场味蕾狂欢。
恰恰也正是这些一直坚守初心的宝藏味道,
让潮州从古至今,鲜活又治愈。
扫描二维码购买《广东,凭什么说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