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南方》杂志创刊20周年。作为广东省委主管主办的省委机关刊,《南方》杂志于2003年12月26日创刊。从2003年到2023年,《南方》杂志走过了不平凡的20年。20年时间,《南方》杂志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重大探索,实现了从“传统媒体”到“融合媒体”再到“智慧媒体”的两次飞跃。20年里,该杂志率先走出了一条时政党建大刊的道路,多项探索在全国省级党刊中走在前列,成为广东党员干部中有影响力的时政党建大刊,发行量位居全国省级党刊前列,总营收进入亿元级党刊阵列。
新书全面、系统地回顾了《南方》杂志创刊20年来守正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历程,并从宏观到微观,从理念思考到个案解剖,从“思”到“行”,深入总结了其中丰富生动、难能可贵的办刊经验。本书是《南方》杂志富有分量的历史记录、经验总结和理念结晶,对党刊以至一般期刊的运作、经营和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借鉴价值和启发意义。
这是一本凝结了南方杂志社人和众多倾力关怀《南方》杂志的领导、专家笔墨华彩的著作。
书中有党刊的生命基因与历史逻辑: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党报党刊始终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南方》杂志要赓续百年党刊文脉,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超越自己。
书中有新党刊人的奋斗身姿和思考实践: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党报党刊面对着当前的时代发展之变、舆论生态之变、媒体格局之变、传播方式之变。南方杂志人上下求索要走出高质量发展道路,实现从“传统主流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的转型。
书中有《南方》杂志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出圈密码:《南方》杂志长期坚持有思想、有温度、有功用、有综合传播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四有”智慧型党刊探索,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
在总结发展经验时,本书具有全局视野和宏观意义。
书中体现了历史性:对《南方》杂志而言,这是一本《南方》杂志的“史记”,能载入《南方》杂志历史的珍藏本、纪录片,也是一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思想碰撞。
书中体现了功用性:对全国党刊而言,全国省级党刊同样经历了20年发展探索,同样面临着高质量发展再出发的思考。书中梳理出《南方》杂志的全国率先探索实践,能为党刊高质量发展再出发提供借鉴启示。
书中体现了思想性:对于中国媒体界而言,党刊是党的喉舌,是新闻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方》杂志是全国党刊发展的精彩样本,本书能成为向外界展示中国党刊发展的重要窗口,也是外界研究中国党刊发展的重要窗口。
作者简介
陈广腾,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社)党委委员、副社长、副总编辑,南方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
精彩书摘
百年党刊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使命
——以《南方》杂志的源流和实践为例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党报党刊始终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高扬党的旗帜,宣传党的主张,为人民发声,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面对当前的时代之变、发展之变、传播方式之变、受众群体之变,党刊面临着宣传工作新任务、舆论生态新变化、媒体格局新调整等时代命题,需要走出高质量发展道路、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体现了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长期坚持有思想、有温度、有功用、有综合传播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四有”智慧型党刊探索,聚焦思想高度、报道深度、民生温度、服务力度、传播效度“五度”浓墨重彩做好主题报道,加快探索转型新路径,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也是《南方》杂志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出圈密码。
——陈广腾(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社长、副总编辑,南方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姚燕永(南方杂志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郭芳(南方杂志社财经部主任)
打好三张牌 铸就一把剑
《南方》杂志不是一般的纸媒,它是广东省委机关刊物。打出的第一张牌就是党媒牌。
《南方》杂志的经历虽然与别的媒体有相似之处,但其地位、所处的大环境和小环境都有独特之处。《南方》杂志正是明确了自身的优势,打好了“党媒牌、广东牌、南方牌”这三张牌,才能从容应对顺境和逆境,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在新的历史时期铸就融合之剑,往新型主流媒体行列大步迈进。
如果说“三张牌”为《南方》杂志的改革发展夯实了基础的话,那么媒体融合之剑的出手,就使《南方》杂志插上了穿越时空的腾飞的翅膀。
《南方》杂志经过20年的努力,已积淀了深厚的资源,如今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大战略格局下资源共享,共同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作为老报人,我相信《南方》杂志做大做强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范以锦(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原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合群”72天
——《南方》杂志创刊记
20年,恍如昨天。
记忆犹新的是我们在合群大厦72天,创办了广东省委机关刊《南方》杂志。这本“在创新中脱颖而出”的杂志,20年来一直是全国发行量最大、质量最好的省委机关刊,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广东省出版政府奖”等多项殊荣。
筹备办下发1000份问卷,收集500多条办刊建议。
参与创刊的同志说,《南方》杂志创刊号,不是一字一句写出来的,而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创刊号大16开、5印张、21个栏目、48篇文章、约12万字,全部用绣花功夫完成。
创刊号第一篇——发刊词谁来写?
共识:请张德江书记写。
发刊词《在创新中脱颖而出》全文2100字(以下为摘录):
“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刊物《南方》杂志正式创刊了,我热烈祝贺这一新刊物的诞生!”
“作为省委机关刊物,《南方》杂志肩负着总结历史以开拓未来、联系实际以指导实践的重要历史任务。”
“我相信,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杂志社全体人员的努力下,在全省党员干部和广大读者的关心支持下,《南方》杂志一定能办好,一定能脱颖而出。”
时隔20年,发刊词字字句句,依然令我们澎湃。
——蔡玉明(南方杂志社原党委书记、社长)
一刊倾情十年灯
在一次采编学习交流会上,我做了个PPT讲新闻的真实性,说到做期刊也可以有一些“钝感”。下面就有人嘀咕:不对啊,都说要有新闻敏感,怎么说需要“钝感”呢?我说钝感不等于迟钝。期刊一般不抢新闻,更讲求报道的深度和厚重,我们的敏感应该用在敏锐地捕捉新闻的内在价值上。而新闻真实有表象真实和本质真实的区别,“让子弹再飞一会儿”,或许更有利于梳理底层逻辑,看清本质真实,发掘核心价值,其中关键在于把握好敏感与钝感之间的平衡。
党委的机关报与机关刊,宗旨相似,读者相近,要思考我们存在的意义,寻找差异化发展路径。有一比喻,说报纸是易碎品,期刊是收藏品,前半句大可斟酌,后半句颇有道理。我们当在调研、分析、思考上多下工夫,在选题角度、素材挖掘、文本处理上实现差异化。所谓“慢工出细活”,我们致敬“工匠精神”!
——吴爱平(南方杂志社原党委副书记、总编辑)
两次难忘的调研
来南方杂志社之前,我对这份省委机关刊是做过一些功课的,知道它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省级党刊,了解它致力于打造“广东《瞭望》”的自我定位。在这里工作后,我真切看到,在历代《南方》人的心血浇灌下,它已长成我国党刊园地中的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但同时也感受到,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已全面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都对南方杂志社的党刊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回望在南方杂志社的那些日子,有两次调研及伴生而来的两轮创新实践,令我难以忘怀。
为了打造“广东最专业的党建传播平台”,我们开足了马力。
沿着传播、研究、服务这三条主线,多管齐下,立即投入到火热的智库建设之中。
——王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社长,南方周末报社党委书记、主编)
扫描二维码购买《深度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