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二十四节气里的喜诗词》:日日是好日,节节皆喜气

2025-03-24 16:23 来源:南方日报出版社

  春回大地、秋收万物,亭台避暑、围炉取暖,久旱逢霖、雨过天晴,踏青会友、独坐赏月……凡此种种,皆是让人心生欢喜的美妙时刻。

  日日是好日,节节皆喜气。《二十四节气里的喜诗词》一书出版,把这些与节气相关的美妙时刻收录其中。

  本书富有创意,将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中的“喜”元素与诗词、书画相结合,兼具传统典雅韵味,呈现了中国人特有的时间意识、喜乐心情和审美情趣,是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美读本。

  书中以每个节气为一章,每章再根据与节气相应的民俗或传统活动细分4节,共列出96种“喜”。如“立春”一章下,分为“迎新春”“鞭春牛”“咬春饼”“戴彩胜”四节,即四种“喜”,在“迎新春”一节中,以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宋代叶颙的《己酉新正》、宋代白玉蟾的《立春》等诗词,展现随着立春的到来,人们通过各种喜庆习俗庆祝春回大地,把春天和民间神话中的神迎接回来的景象。

  诗书画印,自古不分家。《二十四节气里的喜诗词》除了有诗词,还有古画、书法、文印的点缀。在每一节气所在章节的开头,均配有一幅传世名画,如“迎新春”一节中,以清代宫廷画家丁观鹏描绘春节时期民俗生活的画卷《太平春市图》,展现“生活常有喜乐,日子即是福祉”的景象。在每个节气的分章隔页上,还加入了书法、文印这两个元素,冀能助诗画之雅韵,传翰墨之风神。本书二十四节气的书法集字,出自二十四位古代书法家的传世名帖,直观而传神。

  本书延续了首届广东省政府出版奖·装帧设计奖获奖图书《喜·诗词》的设计,别出心裁。封面采取镂空的花窗式设计、印金工艺配合裸贴灰板,书脊采用布面裱工,营造出典雅而富有文化气息的外观。随书附赠6张精选的时令花图卡片。读者可以根据时节、心境将不同卡片插入封面镂空中,获取不一样的心情体悟。

  作者简介

  喜文化丛书编委会由南方日报出版社组织成立,力求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喜元素,并将其与诗词、民俗、历史等其他领域嫁接,产生不一样的火花。

  精彩书摘

立春

  迎新春

  随着立春的到来,律回岁转,人们通过各种喜庆习俗庆祝春回大地。“迎春”是把春天和民间神话中的春神、主宰着生命生长的“句芒”神接回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鞭春牛

  “鞭春”俗称“打春牛”,旧时立春习俗,主要是将泥塑或纸糊的春牛以五色“春杖”(即鞭子)击碎,寓意让春牛勤于耕种,换来丰收。土牛打碎后,围观者一拥而上,争抢碎土,敬请回家中,放入猪圈,以祈求一年物阜人兴,畜旺收丰。

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

[宋] 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夏至

  雨消暑

  夏至时分,天地交泽,炎热难耐。忽闻雷声隆隆,乌云密布,天际如墨。一场夏雨倾盆而下,仿佛天河倒挂,洗净尘世烦嚣。雨后空气清新,热浪全消,让人心旷神怡,忘却暑气。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乘夜凉

  夏至时分,昼长夜短。白天酷热难耐,只有等到日落之后,天气才稍微转凉。晚饭过后,人们走出家门,孩童们追逐嬉戏,长辈们话家常。月光洒在青石板上,如同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

夏至夜即事

[明]陈恭尹

初晴天气便炎蒸,

小阁风多最上层。

腊酒旧藏椎髻妇,

春茶新惠住山僧。

频探落月移湘簟,

自惜流萤掩夜灯。

一岁算来今夕短,

老夫犹为几回兴。


秋分

  赏月华

  秋分曾经是传统的“祭月节”,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习俗慢慢演变为“赏月”“颂月”,秋分的日期往往接近中秋节,所以在秋分之夜,人们也能欣赏到皎洁明亮的月色。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庆团圆

  秋分日与中秋节同在仲秋八月,中秋节又称八月节或团圆节,民俗活动大多围绕月亮进行,像追月、奔月以及吃月饼等,多与团圆有关。

金风玉露相逢曲·丙寅中秋,是日秋分

[清]顾太清

天光如水,月光如镜,

一片清辉皎洁。

吹来何处桂花香,

恰今日、平分秋色。

芭蕉叶老,梧桐叶落,

老健春寒秋热。

须知光景不多时,

能几见、团圆佳节。


大寒

  祭灶神

  祭灶又称祀灶、送灶,是我国民间祭祀灶神的风俗。汉代祀灶日定在夏初,到了晋代才定于腊月二十四日,后来基本上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即小年这天,人们都会扫净灰尘、祭祀贡品,祈求灶神保佑。

祭灶与邻曲散福

[宋]陆游

已幸悬车示子孙,

正须祭灶请比邻。

岁时风俗相传久,

宾主欢娱一笑新。

雪鬓坐深知敬老,

瓦盆酌满不羞贫。

问君此夕茅檐底,

何似原头乐社神?

  守岁欢

  除夕守岁是一项流传久远的习俗,在西晋《风土记》就有明确记载。除夕夜人们常吃年夜饭,穿红衣、点红灯、贴红纸、放烟花爆竹,焚香祈祷,彻夜不眠。人们通过守岁的表达对旧岁的辞别与对新年的守望。

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在诗人词人的笔下,各种各样的喜乐瞬间被定格下来,形成五彩斑斓的画卷。通过节气里的喜诗词,我们得以穿越千百年的时光,与古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取得心灵上的欢愉与慰藉。愿你在翻阅之际“依时而喜”“时时有喜”。

扫描二维码购买《二十四节气里的喜诗词》

扫描二维码购买《二十四节气里的喜诗词》

编辑:郭昊奇   责任编辑:江海燕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