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粤雅小丛书》(第三辑):半小时读懂一项非遗

2025-03-24 16:23 来源:南方日报出版社

  潮汕,地处粤东,大海在其南,群山拥其北。当我们感慨千城一面时,潮汕人却自成一派,祭祖先、说潮语,食茶看戏、婚丧嫁娶……形成一套独特的、浓郁的、有生命力的潮汕文化。

  提起民俗保留最好的地区之一,无论如何也绕不开潮汕。“粤雅小丛书”第三辑,以“海丝潮韵”为主题,选取潮汕英歌、陆丰皮影、潮绣、潮州木雕、工夫茶等潮汕地区的特色非遗进行介绍,展现其昔日荣光与时代风采。

  作者简介

  本书编委会由南方日报出版社编委会牵头,组织相应的编辑、作者进行策划编写,旨在打造质量优、品位高的精品图书,塑造岭南文化活力库。

  内容简介

五大主题   探寻潮汕民艺之美

  英歌:中华战舞

  本书介绍了潮汕英歌舞这一民俗活动的仪式之美和精神内涵。

  英歌舞集戏曲、舞蹈、武术于一体,舞姿雄浑奔放,气势豪迈磅礴,被称作“中华战舞”。每一个英歌队都有自己固定的步法和击打组合套路,呈现不同的风格特色。

  比如普宁泥沟英歌队特有的单踢腿双抛槌,单踢腿大跨步,双槌起落叩击对舞,手腕灵活转动舞出漂亮的槌花,上身、头部自然左右晃动,展示了勇士一往无前、势在必得的精神力量和英雄气概。普宁南山英歌的十六槌,把南拳中拦、点、刺、削动作巧妙组合,力量由弱到强,速度由缓到急,层层递进,虎虎生威,展现出粗犷威猛的阳刚之美。

  潮汕英歌舞流派样式在细节上或许有不同呈现,但是作为一种展现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间舞蹈,英歌舞体现的始终是潮汕人民团结一心、开拓进取、顽强拼搏、英勇无畏的精神内核。

  皮影:掌中千秋

  “掌中千秋史,驱使百万兵。”本书介绍了陆丰皮影戏,让读者一睹其灵动独特的魅力。

  影窗虽小,天地甚大;艺人一手,舞动影人;上天下地,无所不能。陆丰皮影戏注重操纵技巧,皮影戏演得好与坏,取决于皮影艺人操耍影人能力的高低。影偶为平面牛皮板,在演出时,无法利用面部表情直观抒发情绪,必须借助于夸张且超越常人能力范围的身体动作来传达意境。诸如,影偶挺胸代表欢笑、手指伸直以示愤怒斥责,低头配上手臂下垂则象征沉重叹息等。

  通过白色的幕布,三尺见方的小舞台上,一位位活灵活现、色彩缤纷的皮影角色,仿佛被灌注了生命力,在艺人灵巧的双手中翩翩起舞。

  “演出一场关目,无非巧手得来。”皮影艺人们用娴熟的操作技巧向影人影物注入情感,你来我往,嬉笑怒骂,演绎一段又一段或悲喜交错,或滑稽可笑,或肝胆相照的故事。几根竹棍,几张皮影,通过唱念做打,喜怒哀乐,将市井生活的细腻与美好表现得淋漓尽致。

  潮绣:丝上浮雕

  通过本书,你将一览潮绣的艺术之美。

  潮绣绣艺精细入微,构图鲜明饱满,色调明丽。其之所以被誉为“丝上浮雕”,是因为潮绣独特的垫高绣法,使潮绣佳品看起来仿佛是在丝缎上雕琢而成。

  制作图案时,绣匠能够根据对象的特性和表达需求,将立体垫高绣巧妙地分为低、中、高三层,随后运用绒线或是金银线,令绣品上的图案如同浮雕一般跃然而出,色彩丰富而浓烈,进而营造出“平、浮、凸、活”的震撼视觉效果。而钉金绣通过大面积堆金凸绣,让绣品形成一种金碧辉煌、粗犷雄浑的艺术表现力。

  发展至今,潮绣积极创新,锦绣生辉:工艺大师为外交部特制潮绣礼品;潮绣婚纱礼服出口海外,产量令人惊叹……从历史发展到传承创新,书中通过赏析潮绣的一针一线,向读者打开岭南艺术审美的大门。

  木雕:金漆镂彩

  本书介绍了潮州木雕,重点着墨木雕佳作的技法,带读者领略这“神州一绝”的艺术。

  潮州木雕融文学、戏剧、民间故事叙述和精巧多变的雕刻技法、髹漆贴金等装饰工艺为一体,以精雕细刻、华丽辉煌的艺术风格著称。潮州木雕的成品在精雕细琢后往往会采用髹漆贴金的工艺,使其显得金碧辉煌,因此潮州木雕又得名“金漆木雕”。

  多层镂通雕最能体现潮州木雕的技艺特色和雕刻水平。多层镂通雕空间布局的层次,二三层至四五层不等,多的可达七八层。其雕刻技法刀刀相连,笔笔相通,主体交错穿插,层层叠叠, 疏密有序,具有精微透雕、玲珑剔透、四面可观的效果,尽显多层镂通雕的巧夺天工。

  大至庙宇、祠堂、民居,小至祭祀神像、神龛,乃至一幅屏风、一个工夫茶担,生活中处处可见潮州木雕的巧思匠心和浓郁的“潮色潮味”。透过这本书,读者将会感受木雕这一指尖上的东方美学。

  工夫茶:广东茶道

  茶文化蕴含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生活美学和道德修养。本书通过前世今生、审美特征、礼俗风尚三大板块对潮汕工夫茶作基本介绍。

  工夫茶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天做一半,人做一半”。天做的那一半,是茶叶生长的自然环境和气候;人做的那一半,是制茶和泡茶。

  完成一套泡茶“二十一式”大概用时十分钟,每一步都有典故。冲茶的水,最好的当然是山泉水,旧时潮汕人为喝好茶,每天不远数十里去取山泉水。现代冲泡,最不济也要用矿泉水。生火用油脂含量高的榄核炭,是因为其火猛均匀,煮好的水还有橄榄清香。第一壶沸水把杯罐淋热,便于提热发香。茶叶只能放七分满,避免茶水因过浓而苦涩。第一泡茶是洗茶,冲掉茶叶杂质和沾染的汗与灰尘。“提铫高冲”指用高冲的方法,使沸水直达罐底,有助于减少茶水的涩味。“低洒茶汤”为的是倒茶时茶水不会溅出来,香气不会溢开。“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家喻户晓,为的是各个杯中茶水的量和色都均匀。

  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工夫茶。工夫茶如系住风筝的线,游子无论走多远,喝上一杯甘醇芳香的工夫茶,精神上就回到了故乡。就像潮语歌曲里唱的那样:“一壶好茶一壶月,只愿月圆勿再缺,万里乡情满腔爱,今夜伴月回。”

  掌上小书  半小时读懂一项非遗

  力争“小见大”:通过非遗这个小切口,反映当下岭南文化的鲜活脉动,并服务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大主题。

  聚焦“小而特”:摒弃精深的大部头专著做法,挑选当下岭南最具时代活力和广泛影响的非遗分项介绍,篇幅力求短小精练,突出岭南特色、岭南风格、岭南韵味。

  设计“小而美”:采用小32开本制作便携易读的掌上小书,图文并茂,风格典雅,装帧考究,半小时内即可读懂该项非遗的前世今生。

  传播“小而优”:通过中、英文等不同语言版本以及新型文创设计,实现优质资源的多元多次开发,推动岭南文化“走出去”。

扫描二维码购买《粤雅小丛书》(第三辑)

扫描二维码购买《粤雅小丛书》(第三辑)

编辑:郭昊奇   责任编辑:江海燕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