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网络文艺的本土实践:基于文化创意与价值观视野的观察》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立足文化创意与价值观批评双重视角,既探讨网络文艺的人民性、网络文艺的文化融合、网络文艺的文化治理等基本问题,又以网络综艺、网络游戏、网络剧、短视频、网络电影、网络文学等主要类型和个案作为观察对象,较为全面地呈现了当下中国网络文艺实践的发展经验。尝试通过对内容创意与价值观的讨论,以贴近产业发展、贴近文化建设的方式为相关部门与行业提供参考。
该书网络文艺的中国实践,彰显了文艺与社会、政治、经济的深度联结,是进入中国当下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作为数字文化产业的核心构成部分,网络文艺以其对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广泛覆盖和深度渗透,已经成为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因此其创新创意与价值观的表达,成为影响网络文艺本土发展的关键要素。
作者简介
郑焕钊,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第十一届广东省“新世纪之星”、首届广东省签约文艺评论家。主要从事网络文艺批评与海外汉学研究,已出版学术著作 3 部,发表论文及评论近百篇。
扫描二维码,查看图书购买详情
精彩书摘
走向文化融合的中国网络文艺
在数字化、技术化、产业化的背景下,中国网络文艺着力塑造数字文化生活新形态,以“文化破圈”“产业融合”与“价值融入”等方式,深入老百姓日常生活,参与主流文化和价值建构,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网络文艺的多样功能,成为引领文化时尚、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体现出其文化融合的积极走向。
(一)“破圈”: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双向融合
近年来,网络文艺领域频频涌现“破圈”热点:2020年bilibili网站 (后简称B站)跨年晚会将青年亚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创新,成为具有轰动效应的文化事件;2021年央视网络春晚上,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老年合唱团的一曲《少年》,以网感文化的方式实现代际与价值观之间的融合,成为全国观众的焦点;男频网文小说《赘婿》的影视化,以“喜剧+甜宠”的类型重构和女性价值观融合,试图打破圈层受众的限制,引发不同意见的争论;网络综艺《说唱新世代》《戏剧新生活》《德云斗笑社》等将小众艺术赋予网感,力求实现受众的“破圈”,成为文化综艺新潮流。而耽改剧《山河令》,不仅引发亚文化出圈的讨论,更直接促成相关监管政策的出台和监管行动的执行。“破圈”作为当下网络文艺的关键词,既显示出网络文艺已然成为不同文化进行相互交融创新重要载体的新趋势,也在一定程度表征了当下网络文化融合的新问题。
在政策规范、资本推动以及类型发展的共同作用下,网络文艺不断探寻圈层亚文化走向主流受众的“破圈”途径与方式,寻找青年亚文化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融合的可能性。网综《说唱新世代》通过重新定义说唱 (“万物皆可说唱”),让说唱内容源自生活,表达对校园暴力、职场环境、女性地位、世界和平等主题的关注,让说唱者承担社会关怀,开拓说唱音乐走向社会生活的广阔空间,打破人们对说唱综艺的刻板印象,以一批充满现实关怀的说唱音乐作品使说唱艺术真正迈入大众视野。而主流平台、传统艺术也不断借助网络文艺的网感风格和传播策略来进行反向的融入与突围。《戏剧新生活》以“极限挑战”的游戏模式,以戏剧人生活与戏剧人作品为中心,将艺术性命题的探讨、戏剧人对戏剧的热爱与艰辛的生活,以及戏剧作品的动人力量共同呈现,实现了专业性、人文性与娱乐性的统一,收获专业和大众双重口碑。正是以网络文艺为中心,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进行双向融合,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二)“跨界”:文化产业与网络文化的深度融合
作为数字文化经济的原创内核,网络文艺以文化产业链的建构、拓展与衍生为依据,不断拓展行业边界,强化生活服务功能,多维度与艺术、 影视、旅游、文博、科技、教育、体育等相关产业进行融合,最大程度推进“文艺+产业”的联动效应。
网络综艺《明星大侦探》通过多季节目的积累,探索综艺节目对文旅IP的孵化方式,通过线下实景沉浸式剧本杀场景的创设与运营,创新了综艺节目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抖音联合七个国家一级博物馆打造“文物戏精大会”, 以短视频为载体,通过对AI(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发布“挑战”互动内容,一夜间刷爆朋友圈,创新了博物馆文物传播的方式。腾讯研究院与敦煌共同建设敦煌研究院,多维度多层次开发敦煌文化遗产,通过创新网络众筹方式,为敦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筹集资金。除此之外,网络文艺还通过对乡村生活方式的文旅打造,借助网红打卡和直播等方式,成为非遗传承、乡村扶贫、城市形象推广的重要平台。
从当代创意产业、数字文化发展的趋势来看,以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游戏、短视频等为主要形态的网络文艺,已成为促进产业融合的主要方式,推动数字文化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形态的构建。作为原创内容的核心,网络文艺以IP化运营、创意赋能、整合传播等方式,极大地带动数字文化多元形态的发展,推动城乡自然与人文资源的整合提质,带动相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在社会经济与文化的整体发展中,网络文艺日益发挥着创意力、传播力与引领力的系统性创新的作用,不仅带来网络文艺自身内容形态的创新发展,而且建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成为经济转型的“引擎器”。网络文艺以其跨界融合的平台优势,成为推动公益发展、乡村振兴和产业扶贫的重要推力,推动产业融合与文化融合。
(三)“靠拢”:网络文艺的主流化发展
随着数字文化生活日益成为公众文化娱乐生活的主要构成部分,人们通过智能屏幕进行在线阅听与互动的习惯逐渐形成,网络文艺的受众也逐渐从既往以青少年为主体走向更广泛的社会大众。为适应受众结构的变化和国家对网络文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网络文艺也逐渐从青年文艺向主流文艺转型。创作传播现实题材文艺作品,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流价值建构,已成为网络文艺发展的主导倾向。据国家广电总局数据显示,现实题材已经成为网络影视的主要类型,涌现出《沉默的真相》《摩天大楼》《毛驴上树》等一大批优秀的作品。以生活体验类真人秀为主体的网络综艺,也以扎根时代生活、关注现实生活为导向,多角度多层次探讨家庭、婚姻、情感、职场、心理、教育、公益等社会话题。
网络文艺以其媒介与产业融合的独特优势,与用户互动、粉丝营造的传播优势,以及基于数据、读懂用户的技术优势,成为推进主流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创意、传播和科技的赋能下,网络文艺日益成为引领青年群体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潮流。网络文艺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为中华优秀文化实现当代价值与意义的连通器。网络小说《上品寒士》再现魏晋名士风度,彰显了中国古代士人的风采气节。网剧《琅琊榜》《长安十二时辰》等或通过营造礼仪、服饰和画面构图的审美风格,或重造盛世长安的历史画卷与文化气象,引发网友对古代文化的热情追捧。《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等文博类节目积极谋求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价值观、创意文化、青年文化的融合,多维度挖掘文物的故事和价值,实现国宝精神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融合。网络文艺贴合年轻受众的需求,借助网络传媒的互动性、大数据对用户行为的洞悉,以及高科技的沉浸效果,极大地表现了传统文化艺术的动人魅力,立体化沉浸式再现历史故事。网络文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成为引领当下“国潮”文化消费时尚的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