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雅藏岭南”丛书: 岭南,雅之无尽藏

2025-03-24 16:22 来源:南方日报出版社

  何以岭南?于斯雅藏。

  岭南这地方“藏”着“雅”。有的是耳熟能详、约定俗成的“雅藏”,如诗词、古画,是显性的雅;有的是日用而不觉,却又不可须臾分的“雅藏”,如古建、节庆,是隐性的雅。如果以时空来分别,有的是属于时间之“雅藏”,如节庆、诗词,有的又是空间之“雅藏”,如古画、古建。

  “雅藏”何其多,“雅藏岭南”丛书,精选诗词、绘画、古建筑、节庆风俗四个面向来呈现千百年来岭南生机勃勃的社会景观。

  冀望读者们能在诗词里涵泳岭南文学之雅,在古画里品味岭南艺术之雅,在古建里探寻岭南筑造之雅,在节庆里领略岭南风俗之雅。

  作者简介

  本书编委会由南方日报出版社编委会牵头,旨在通过挖掘藏在岭南文化遗存中的独特风雅文化,展现岭南文化的绚烂多彩和源远流长。

  《诗词里的岭南》

  岭南,步步是景,处处有诗。

  本书收录由唐至近代咏诵岭南的诗词100篇,或为土生土长的岭南诗人所作,或为因种种原因客居岭南的异乡诗人所赋,分类呈现诗词里的岭海风光、南国风物、岭南风俗,囊括山川、湖海、胜迹、飞禽、瓜果、花卉、劳作、休闲、节庆等主题,彰显岭南万千气象,传递岭南传统文化之美。

  这些诗词,有的描绘了壮阔雄浑的风景名胜,有的记录了鲜活奇特的花果鸟兽,有的传递了务实包容的精神气质……它们用流传了千百年的声音,共同绘就了立体的、多彩的岭南。

  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一起走进诗词里的岭南。

  精彩书摘

九日登镇海楼

[清]陈恭尹

清尊须醉曲栏前,飞阁临秋一浩然。

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

将开菊蕊黄如酒,欲到松风响似泉。

白首重阳唯有笑,未堪怀古问山川。

  越秀山中,最有特色的建筑物当属镇海楼,此楼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俗称“五层楼”。诗人登高赋诗,南国雄奇壮阔的山川,高爽绚烂的秋色,无一不在激发诗人的豪情。尽管事业失败,壮志成虚,诗人志士的心胸依然充满浩然正气。清代诗人赵翼盛赞“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一联,谓其“切定地理,又能声出金石”“虽少陵亦当视为畏友”。

  《古画里的岭南》

  岭南绘画,丹心寸意挥虹彩。

  本书从岭南古画切入,以风物、博物、人物三种不同的视角,通过对明清以来的岭南画家笔下的100幅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进行赏析,展现多面向、多层次的岭南风貌。

  岭南画家笔下的山水,不仅可见葱郁湿润的岭南山水滋养的痕迹,还可见画家们开始自觉地将乡土景物作为描绘对象,诸如罗浮山、木棉花等。

  让我们走进古画,感受画家的笔墨岁华。

  江南春色 / 陈树人

陈树人《江南春色》,现藏于广东美术馆

陈树人《江南春色》,现藏于广东美术馆

  陈树人是广东番禺人,擅画山水花卉,尤其是具有广东特色的木棉花,在他笔下红红火火,引人注目。他一生酷爱木棉,以木棉为主题的画作极多。他不仅欣赏木棉盛开时“万炬烛天红”的气势,更赞美它直冲云天的高标劲节,其革命豪情洋溢于笔端。

  画面中有两只小鸟站在树枝上,羽毛的颜色鲜艳、活泼。陈树人通过色彩和构图的精心设计,令小鸟这一物象可爱而具有诗意。画中还有春风吹拂着杨柳和木棉,这两种植物令画面呈对角线分割:左上角清雅秀美,线条婀娜,轻盈潇洒;右下角则浓艳动人,线条和色彩十分厚重,有傲然盛放之态,形成了刚柔并济的整体画面。小鸟所处的树枝却把这种对峙打破,空旷的天空中传来两只小鸟昂首唱出的歌声,静止的画面因此而有了韵律和节奏感。

  《古建里的岭南》

  绿瓦雕梁、雄关古道,岭南古建筑灿若星河。

  从世族将相之府邸,到寻常百姓之家舍,这遗存下来的广东古建筑或金碧辉煌,或清新古朴,或规模宏大,或精巧雅致,吸引着人们从外在的形制结构和内在的人文底蕴等角度,去欣赏和品味它们。

  本书按民居建筑、文教建筑、宗教建筑、礼制建筑、交通建筑、军事建筑和中西结合建筑七大类别各作遴选,共选出100组建筑,对其历史源流、形制结构、工艺审美、人文民俗等情况进行简明介绍,让人们与各色建筑发生一场“惊鸿一瞥”般的美好邂逅,激起深入了解的雅兴甚至亲往观赏的情怀。

  让我们走近一座座岭南古建,触摸那富于创造的筑韵天工。

联丰花萼楼

联丰花萼楼

  “团团圆圆”是中国人眼中最美好的字眼,客家人在不断地迁徙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团圆的意义。著名的花萼楼,就寄托了林氏祖先期盼家庭兄弟间的情谊如同花与萼一样,相互扶持、交相辉映的美好祈愿。

  站在联丰村虎形山山腰瞭望,隐于深山中的花萼楼如一个巨型天外飞碟,奇特的造型也为其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联丰花萼楼大门呈拱形,左右有一副诠释花萼之名寓意的对联:“花开常棣,萼发青云。”花萼楼一共有三层,都是土木结构,环形格局的房间合计210间。楼中间是283.4平方米的共用圆形天井,用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铺成古钱币状,颇为美观典雅。中心装饰着一个直径3米的古钱币图案,寓意着人们祈求丰衣足食的心愿。这一图案和天井内的排水沟构成了一个“九”字图,象征长长久久、生生不息。

  《节庆里的岭南》

  四时八节、生活节庆,岭南古老民俗随时代发展愈加耀眼。

  民俗节庆,是一场传承千年的文化表达。如龙舟竞渡,为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行花街是珠江三角洲人民群众相沿已久的民间习俗,人们在迎春花市上买年橘,寓示来年大吉大利;还有舞狮舞龙艺术、飘色、水色、秋色、元宵灯会、乞巧节、波罗诞等。它们是社会共同的记忆,清晰地记录着岭南人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书共精选出100个能代表岭南气质的非遗民俗节庆,全书采用“时间+主题”的形式,按四季时序分“社火闹春”“仲夏行凉”“秋登赏月”“送腊迎春”四篇,再按日常主题分“礼俗之喜”“歌舞之乐”两篇,向读者解读岭南节庆民俗。

  让我们走进一场场热闹的活动,感受那些仍在生活中绽放光华的广东非遗风采。

烧番塔

烧番塔

  随着人们点燃垒砌的番塔后,熊熊火苗冉冉升起,肇庆鼎湖的中秋夜祭祀祈福仪式正式开始。夜空中,数层楼高的火焰徐徐升起,塔身通红,爆裂的砖材声萦绕耳旁,鼎湖人民以此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肇庆市鼎湖区、高要区和端州区的乡村中,有在中秋夜“烧番塔”的节庆习俗。村中的男性青少年在中秋节前自发集材修建“番塔”。他们用残旧砖瓦、石块和柴草燃料等,在村中的空地中垒起塔墙。“番塔”塔形有大有小,视材料和燃料而定。外形呈底宽顶窄状,腔内中空,砖料垒砌的塔身也留有缝隙便于点火通风。大塔底直径长2—3米、高3—4米,小塔底直径1米、高1.5米。到了中秋当夜,人们在塔身上撒上木糠柴或禾秆草之类的易燃物,在膛内点火。“番塔”易于通风的结构设计,使其在点燃后不久便燃起熊熊烈火,火龙缠绕整座“番塔”,整个塔身都烧得通红,火花从塔身的缝隙中透出,并朝塔顶向上喷发,形成数层楼高的火焰。人们一边向“番塔”添柴加草,一边同唱“番塔歌”并燃放鞭炮,全场火光一片,气氛热烈。活动尽兴之后便合力把塔推倒,然后散去。

  翻开这套丛书,你尽可做一个穿越时空的旅行者,看见可心的诗词,吟哦涵泳;遇见美丽的绘画,游目骋怀;经过典雅的古建,游览歇憩;逢着热闹的节庆,悦目赏心。但得雅藏如啖荔,不辞长作岭南人。

扫描二维码购买“雅藏岭南”丛书

扫描二维码购买“雅藏岭南”丛书

编辑:郭昊奇   责任编辑:江海燕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