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危机预建》:如何培养和开发大学生的心理资本

2025-03-24 16:23 来源:南方日报出版社

  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但如今大学生群体的情绪困扰和心理问题突显出来,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有效开展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和干预工作,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实施和深入研究的关键环节。

  善治莫过于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要防患于未然。《危机预建: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培育和开发》一书,介绍了大学生心理特点、心理行为问题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状况,并将积极心理资本引入心理危机干预,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的成长。

  本书分为大学生心理发展、心理危机与大学生、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状况、大学生重点关注群体心理资本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可持续开发的心理资源:自我效能、可持续开发的心理资源:希望、可持续开发的心理资源:乐观、可持续开发的心理资源:韧性等八章,各章由案例导读、理论探讨和实践操作三部分组成。

  每章以案例导读引入,全书八个案例汇集了一线心理工作者的一手经验,真实呈现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理论探讨部分全面分析了重点关注群体的心理特征,并提出当前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要从传统的消极干预向积极干预转型,通过提高个体心理资本水平、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来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实践操作部分通过心理活动体验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自我,从而更好地完善自我,提升内在心理资本。

  本书有三个特点:一是体系完整,案例引入、理论探索、心理活动体验等有机结合,循序渐进,呈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积极心理成长体系;二是重视体验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的结合,每章实践操作部分把理论知识和心理活动体验进行有机结合;三是学以致用,本书不但介绍了大学生心理特点、心理行为问题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状况,还将积极心理资本及其四个维度引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发展和提升内在心理资本,促进个体成长。

  作者简介

  仇妙芹,广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高校思政研究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委会常委。

  精彩书摘

心理健康的标准

  当今社会,人类已经能遨游星空,潜入深海,工业、农业、科技、体育等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伴随这些巨大的进步,数不清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并且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愈发深入: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使人们处于高度紧张之中;日趋加剧的竞争无处不在,令人们心力交瘁。这些新问题的出现,使得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个人都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冲突,甚至可能出现极端行为,需要社会的引导、支持与帮助,以及自己的适应或改变,从而重新适应环境,重塑阳光心态。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外学者曾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心理健康的定义和内涵。

  世界卫生组织先后多次对心理健康进行定义。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指出,心理健康是“在身体、智能以及情绪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之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将心理健康被定义为个体“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一种安宁、平静的稳定状态”;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健康或幸福状态”。

  简而言之,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来理解心理健康。从广义上看,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高效而幸福的心理状态;而狭义的心理健康则是指个体基本心理活动过程及内容达到和谐与稳定。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判断个体的心理是否健康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心理健康与否并不存在绝对的分界线。如何看待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是相对的、发展的,而不是绝对的、静止的。根据我国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以及社会角色特征,其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可归纳为以下八点:

  1.浓厚的学习兴趣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勤学好问,力学不倦。他们会珍惜学习机会,明确学习目标,克服学习困难,保持学习效能,为今后个人发展做好准备,并能从学习中体验到满足与快乐。

  2.稳定平和的心境

  在心理健康的个体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更多积极的情绪,当然有时也会有悲伤、忧虑、愤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通常持续时间不会太久,他们往往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能满足于现状,不过分强求难以得到的东西;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持续稳定地保持愉快、开朗、乐观、满意的心境;无论是顺境抑或逆境,都能随遇而安,积极寻找学习的乐趣,发掘生活的光明面。

  3.意志坚定,能经受住各种压力和挫折的磨炼

  有明确的成长目标和追求,能够攻坚克难,开拓进取;行不苟合,持之以恒,遇到外界干扰或诱惑能经受住考验,不为所动;能经受住各种压力和挫折的磨砺,勇往直前。

  4.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内心秉持“我好,你也好”的交往理念,乐于交友,善于与人相处,既能容人之短,也能容人之长,在人际交往中能够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稳定的安全感,能被他人和集体接纳和认同;相反地,尖酸、刻薄、疑心、嫉妒、自私、敌视、与集体格格不入等行为,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5.正确的自我意识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以客观的态度去认识自我、他人和周围的世界,既不自恃清高,也不妄自菲薄。他们能做到思想上的自觉,情感上的自悦,心态上的自控,行动上的自律;调整好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合理差距;善于从客观环境中吸取有价值的信息以充实自我、发展自我与完善自我,并恰当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适,从而更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6.适度的行为反应

  适度的行为反应是指个体面对外界环境和事物的心理与行为反应。既不过于敏感也不表现迟钝,保持与同龄人相一致的心理行为特征:朝气蓬勃,充满青春活力;摆脱依赖,独立面对生活,创造性地处理问题;过分幼稚、过分依赖、过分老成都是心理不健康的。

  7.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人格完整统一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心理健康个体的气质、能力、性格等各方面协调发展,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知情意行协调一致,乐观进取,将个人的愿望、目标和行为有效统合,无双重或多重人格,不为私欲背弃信念和良心,不阳奉阴违、口是心非。

  8.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坦然面对困境,胜不骄,败不馁,无论高考成绩和高考录取是否达到预期,都能够正视现实,尽快适应大学新环境。遇到困难,积极主动应对,妥善处理,发展自己的潜能,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社会要求相符合,为社会所接纳。

扫描二维码购买《危机预建》

扫描二维码购买《危机预建》

编辑:郭昊奇   责任编辑:江海燕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