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五育并举,德育为首。一所学校要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有德育的高质量发展。而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广东实验中学拥有丰富的高中德育实践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果。省实德育教育经验已成为广东的优质代表,并走向全国。
今年是广东实验中学建校一百周年,省实等多位名师总结了高中学生德育实践的一线经验,编写了《“三全育人”的高中德育实践》一书。
书中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个方面,为班主任、科任老师、家庭、社会等提供了德育实施路径参考,为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探索出更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三全育人”的高中德育实践》立足于高中学段育人环境,结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高中教育教学规律,探索“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德育实践路径。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三全育人”的背景与内涵阐述、 “三全育人”的高中德育探索与实践、“三全育人”德育实践的展望与发展。
第一部分为第一章,作者将教育视为个体成长生态的构建过程,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角度理解“三全育人”理念;第二部分为第二至四章,分别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个方面,提出高中德育实践的主要路径;第三部分为第五章,对“三全育人”实践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提出“三全育人”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纵观全书,作者尝试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育人理念的指引下,探索出可参考、可推广的德育实践路径,以改善德育生态,提升德育体验。
作者简介
主编谢锦辉系广东实验中学高级教师,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2021—2023年),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副主编李文系广东实验中学教师,副主编梁小翠系佛山市顺德区东逸湾实验学校副校长。
精彩书摘
“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
“三全育人”目标在“人”,重心在“全”,方法在“育”。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理念下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出发点是人。“三全育人”要充分尊重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并利用人的自然性、社会性为德育工作减负增效。实施“三全育人”,就要基于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情绪变化特点,进行更加细致全面的研究,在德育工作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德育的价值引领作用,让学生认识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最终成为更好的自己。
“三全育人”理念将教育过程视为一种生态过程。只要是与学生发展相关的要素,都需要纳入其中进行全盘考虑。“育人”是教育的目的,对象是“人”,方式是“育”。“三全”理念将教育的视角拉得更广,更具动态特征。
全员育人将教育主体由班主任和学校德育团队拓展到所有能够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人,只要是能够对学生产生影响,具有育人意愿、育人情感的人都可以纳入教育主体之中。
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拓展了教育的时空观。全程育人要求我们将学生视为一个成长的个体,采用阶段化德育活动、 动态化德育评价,体现了对学生德育工作的时间覆盖。全方位育人展现德育途径和德育内容的多样化、德育资源和德育平台的多元化、德育评价的多维化,是对传统德育工作的拓展和延伸,在强调以德为先的同时,在广度和深度上超越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全方位育人体现了学生德育工作的空间覆盖。
“全员”“全程”“全方位”三者关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构建一体化的育人体系,须充分贯彻关于“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一、“三全育人”理念下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出发点是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是培育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担当社会责任的国家建设者。“三全育人”要求教育主体在进行育人工作的时候既要关注到育人目标的落实,同时也需要考虑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三全育人”理念充分体现了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并利用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为德育工作增效。
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关注人的社会属性。任何人都会与其周围环境、所处社会、接触物产生联系,这种联系使人不能被视为孤立的存在,而是会被周围影响并影响周围的“社会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理念揭示了这种影响,并利用这种影响开展育人工作,提升德育效能。
全程育人则关注人的自然属性。人作为具有高级思维能力的动物,是一个遵从自然规律不断发展成长的人,因此在育人过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在每个发展阶段充分考虑个体当前阶段的认知水平、身心发展能力,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德育,使学生如沐春风,德育工作事半功倍。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的育人关键在“全”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教育观本质上要求基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建立一个全时域的德育生态。全员、全程、全方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造成德育生态的缺失,导致德育效果不能有效彰显。
全员育人是基础和前提,构成育人体系的基座,只有形成全员育人的育人自觉,才能有效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将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才能牢固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人才培养观。
全程育人构成了育人体系的时间维度,体现了育人工作的连续性、长期性、阶段性。不同阶段的人的认知水平、心理发展水平、身体状况都各有特点,全程育人要求育人工作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同时要保持连贯性和长期性。
全方位育人构成了育人体系的空间维度,是落实德育工作的途径和载体。落实全方位育人理念,需要整合学生、家长、教师、社会等各种校内校外的育人资源,需要搭建课堂、课外、学校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活动等各种课内课外育人平台。
“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构成了育人体系的三个维度,将育人工作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三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育人体系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的教育:一种生态化教育
“三全育人”通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构建了和谐完整的育人生态。
在生物学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成分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某种生物的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受其他种类生物及非生物的影响。学生亦是如此,其成长是在特定背景中进行的,既受外显直接因素的作用,又受内隐间接因素的影响。因此,生态化教育提醒我们在育人工作中要注意到被教育者的育人环境,充分考虑到各种系统的相互影响、相互配合,要整合育人环境中的各种要素,优化育人环节中的育人策略。
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认为,自然环境是人类发展的主要影响源,环境或自然是一组嵌套结构,每一个结构嵌套在下一个嵌套结构中。换言之,发展中的个体处于中间环境中或嵌套在若干环境系统中,从直接环境(如家庭)到间接环境(如广泛的文化),每个系统与其他系统和个人交互,影响发展的诸多重要方面。
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整体、系统、多样、全面的成长环境,将育人过程根植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是“三全育人”的最终目的。
生态视角下的“三全育人”理念
扫描二维码购买《“三全育人”的高中德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