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流溪名荔》:以“荔”为媒,打造地方品牌

2025-03-24 16:23 来源:南方日报出版社

  从化区位于广州市最北部,是传统荔枝产区,也是广州市荔枝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全区荔枝30万亩,荔枝产业是从化区富民兴村的重要产业之一。本书从识荔、品荔、给荔、助荔、赏荔五个章节,系统阐述广州市从化区荔枝的产业发展历程、品种改良过程、企业壮大过程、品牌培育进程、历史文化积累等,致力于梳理从化荔枝产业成果,打造从化荔枝区域公用品牌。有助于从化以“荔”为媒,打造地方品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本书是一本100页左右的彩色画册,图文并茂,展示方式多样。例如,运用统计图说明荔枝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成为从化的产业支柱;运用时间线直观展示从化荔枝大事记、从化荔枝品种改良等;通过分析从化不同荔枝的颜色、外形、入口特点、营养成分、上市时间,并配上实物图,对比出不同荔枝品种的特点,也方便读者从几十种从化荔枝中进行挑选;使用2023年度从化荔枝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配以文字说明,来说明从化荔枝特色产区及产业概况等;结合地图来标注从化荔枝出口全球的情况。

  作者简介

  邓彩联,女,广州市从化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曾主持或主要参加完成田间试验100多个,引进试验农作物新优品种1500多个次、新技术10多项;筛选出可推广种植农作物新品种200多个。主编了农村实用教材《蔬菜》。

  邓城琳,男,广州市从化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与中心干部一同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三农工作部署——“以荔为媒,助力从化高质量发展”。

  潘建君,男,广州市从化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果树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34年。编了农村实用教材《果树》,编写了《从化荔枝文化》,发表科研论文10多篇。

  精彩书摘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仲夏,顺治朝进士、浙江遂安人毛际可与友人游览从化县城观澜亭,写下从化荔枝名篇《观澜亭荔枝记》,中有记载:“四顾芙蕖出水,清香袭人衣袂,旁有荔枝数株,低垂槛外。余髻即闻岭南荔枝名……今日始饱啖三百颗,皆自树梢亲摘,色、香、味俱称奇绝,如人慕西子。”

  综合雍正八年(1730年)新修的康熙《从化县志·物产志》关于“果之品三十有五,而荔枝为魁,核小而脂肥”的记载,及从化区太平镇木棉村“荔枝皇”因已经470多岁而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大荔枝树纪录,可以推断从化区在1489年建县之初应已是“荔枝之乡”,自明至清数百年间丹荔如星的盛夏风景,定不仅见于府衙后花园,必是北回归线上最耀眼的一抹亮色。

  荔枝栽培历史悠久的从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迎来快速发展期,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掀起荔枝种植热潮,荔枝逐渐成了从化人创造新生活的重要依靠,自此一年四季从化人就像勤劳的小蜜蜂,在荔枝树下忙着酿造生活的甜蜜,荔枝也因此成为倾注故土乡愁的载体和流溪河畔最常见的风物。

  如今,“三农”事业成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从化农业支柱的荔枝产业自然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共同富裕的主抓手,所有与荔枝产业相关的人、事、物都被推向前台,在日常工作的方寸之地,在荔枝销售的全球市场,人们忙着打品牌、找销路、树优势、创新意、做项目、推产业,一切举措都瞄准荔农的增产增收!农业农村系统、高校院所、新型农民企业主体、县镇村干部、热心企业及企业家等,既是能够照亮荔枝产业振兴之路的微光火炬,也是围着荔枝采花酿蜜的勤劳蜜蜂。

  在描写从化荔枝的现代作品中,最引起国人共鸣的当属杨朔的《荔枝蜜》。1952年,从化农民用活框蜂箱成功饲养中国蜂,改变了传统的竹笼饲养方法,大幅提高了蜂蜜的生产水平。杨朔寻访从化酿蜜人,被蜜蜂为工作而献身的精神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热火朝天的建设热情深深打动,创作了脍炙人口的《荔枝蜜》。时光匆匆,正是代代从化荔枝从业者的汗水与心血,推动荔枝产业发展一年胜一年,从化人不愧为“酿造生活之蜜的人”。

  本书设“识荔”“品荔”“给荔”“助荔”“赏荔”五章,收录从化荔枝产业自发韧至今各重要阶段的关键成果和光辉事件,尤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突出的科技进步、市场开拓、营销亮点为主,供读者饱览从化荔乡独特自然、人文风情的同时,了解从化荔枝产业振兴的故事,传承从化荔枝产业从业者的创新理念和奋斗精神。

编辑:郭昊奇   责任编辑:江海燕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