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韶关红色廉洁故事》:40个红色廉洁故事,40处红色革命遗址

2025-03-24 16:24 来源:南方日报出版社

  2024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103年前启航的小小红船,已成为“中国号”巍巍巨轮。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铸就一份份中国荣耀。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众多的红色革命遗址、革命者的革命事迹,彰显着伟大建党精神。韶关市纪委监委、韶关市委党史研究室从韶关红色革命故事、红色革命遗址中大力挖掘红色廉洁故事,推出《韶关红色廉洁故事》一书,旨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这些故事中,增强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思想自觉。

  韶关,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地处粤湘赣三省通衢的“红三角”地区。中国共产党在这片土地上写下了不朽的诗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率红军转战于此,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精神财富。

  韶关境内红色革命遗址众多,在册数量为1203处。在新一轮红色革命遗址普查中,全市列入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名录的有502处,全省排名第三。一处处遗址、一件件文物、一座座纪念馆,唤起人们对粤北革命岁月的追忆,凝聚群众爱党爱国的无限情怀。

  《韶关红色廉洁故事》一书在大力挖掘韶关革命故事和韶关籍革命人物事迹的基础上,收录40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生的与韶关相关的红色廉洁故事,构建鲜明生动的廉洁图景,传递红色廉洁文化。

  作者简介

  韶关市纪委监委,全称中国共产党韶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韶关市监察委员会,主要职责是:负责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依照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负责全市监察工作,依照法律规定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组织协调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综合分析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等。

  中共韶关市委党史研究室为韶关市委直属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精彩书摘

城口休整:“仁义之师”得民心

  仁化县城口镇四面环山,东西临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湘粤边境交通的咽喉,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1934年11月上旬,红军长征队伍途经城口,成功突破敌人精心设计的第二道封锁线。

  在城口短暂休整期间,红军队伍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革命道理,打击土豪劣绅,维护群众利益,留下了许多动人故事。这支穷人的队伍,以优良的作风和爱民的行动,为饱受战乱之苦的城口百姓带来了温暖。

  买卖公平树民望

  红军进入仁化之前,国民党仁化当局就大肆进行反动宣传,污蔑红军,借机制造恐怖氛围,实行“坚壁清野”。在这种高压恐怖态势下,当时城口的大地主、大富商纷纷携家带口逃往韶关、广州等地,受蒙蔽的群众或投奔外地亲戚,或躲藏于山岭洞穴,一些来不及躲藏的群众只好提心吊胆地观望,一向繁华的小商埠变得冷冷清清。

  朱庆廷是城口正龙街杏花楼茶楼的老板,因为上有老下有小,不便逃离城口。红军到来时,他正愁眉苦脸地守着空荡荡的茶楼,用石臼等重物把大门堵得死死的。可是,整整一天过去了,除了单调急促的脚步声外,正龙街好像跟平常并没什么两样。

  天蒙蒙亮,朱庆廷试探着从靠河的小门出来,看到就在自己住处的周围,一排排军人全副武装露宿街头,他们衣不解带,怀抱枪支,背靠背依偎着取暖。粤北的11月天寒地冻,这支部队进村进城后却不入户不扰民。对于眼前这一场景,朱庆廷觉得不可思议。

  红九军团文书林伟正带着一支宣传队,扛着梯子,拿着石灰桶、彩笔在正龙街画宣传漫画:蒋介石跪着,双手高托着一个大盘,盘上放着一个切开的大西瓜,西瓜的一边写着“山东给日本”,一边写着“广州湾给法国”……看见朱庆廷,林伟赶紧上前热情地招呼:“老乡,不要怕,我们是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见朱庆廷有些半信半疑,林伟接着解释,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要打倒国民党,让穷人有衣穿有饭吃,请老乡们不要相信国民党反动派的谣言。朱庆廷听了,又见红军个个和蔼可亲、态度诚恳,这才打消了疑虑,回到茶楼吩咐妻儿老小准备开门营业。

  红军进入城口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吃了群众的粮、菜,拿了群众的柴草,用了群众的物品,一律照价付钱。有时主人不在,他们就把钱款放在主人的菜地上、稻草堆旁或屋里。红军宿营过的街道,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在短暂的休整时间里,红军以铁的纪律和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一些正在逃离或躲藏的群众闻讯后,也纷纷回了家,山城小镇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保平安药店的黄镜波,人称“善人黄”,在当地很有影响力。平时,十里八乡的穷人来看病,如果没有钱抓药,他总是一句话:“先拿去,医好病再说。”他对乡亲们说:“各位乡亲都看到了,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是仁义之师。我们得支持帮助红军呀,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啊!我这就去把储存在仓库的药品全部搬出来。”大家都积极响应,纷纷倾囊相助。红军一上午就筹得两万银圆,还有药品、盐巴等物资。一些热血青年还来到部队,要求参军。

扫描二维码购买《韶关红色廉洁故事》

扫描二维码购买《韶关红色廉洁故事》

编辑:郭昊奇   责任编辑:江海燕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