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岐江河一河两岸发展简史》:百年城市发展变迁

2025-03-24 16:23 来源:南方日报出版社

  《岐江河一河两岸发展简史》通过梳理百年来岐江河的起源以及一河两岸城市发展变迁,以中山市“母亲河”岐江河为线,通过时间轴、空间轴、功能轴等“三轴并行”的写作方法,呈现了中山市核心区的城市建设、城市更新、城市发展过程。

  作者简介

  中山市档案馆成立于1958年,现属于市委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为国家一级档案馆,主要职能是对市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本馆保管范围内对党、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类档案(包括电子档案等)以及政府公开信息的收集征集、规范整理、安全保管和科学管理等工作。

  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成立于1985年4月,主要职责包括:组织、指导、检查和督促全市地方志工作,制定地方志工作规划,编纂志书年鉴地方史等地方志文献,开展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地情开发利用,对外提供地情服务,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精彩书摘

前 言

  水为万物生长的源泉。河流自古以来就是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孕育、出现和发展的乳汁,众多河流被冠以“母亲河”之美誉。或许是受岭南雨水丰沛、河汊密布的恩泽,岭南史学界也偏爱这类题材的研究与历史书写,如徐松石的《粤江流域人民史》、岑仲勉的《黄河变迁史》、司徒尚纪的《珠江传》等。

  中山市的岐江河,由古石岐海演变而来,东经横门水道,西经磨刀门水道,双向出海,具有灌溉、调蓄洪水、排涝、纳污、城市景观及通航等功能,其历史一脉千年,是中山城市文明的原点、香山文化的发源地、工业文明和城市化的主阵地,更是中山市的“母亲河”!就中山市历史研究而言,成果颇丰,既有胡波的《中山简史》,也有《中山市志》《中山市水利志》《中山市城乡建设志》《中山市交通志》等多种志书,《岐江河一河两岸发展简史》在借鉴前述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从水文与人文、城市空间发展变迁、经济与民生、社会与文化等方面进行专题历史书写探索:

  其一,在历史观上,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为指导,从常见的“厚古薄今”向“厚今薄古”转变,以近现代和当代内容为主,略古详今。其二,在文献运用上,以档案、地方志、年鉴等丰富史料为支撑。依托中山市档案馆(市地方志办公室)所藏珍贵、原始档案以及多种专门和综合性的志书、年鉴,吸纳公报、报纸、期刊、文史资料、回忆录、口述史料、大事记、网络资料(政府官方网站、电子化资料)、专书、专著、论文等文献资料,力图实现史实重建的全面化与细密化。其三,在表现形式上,图文并茂,彼此勾连,互相补充,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以适合读图时代的阅读需要。其四,在体例上,采取“经典大编年体 + 专题纪事本末体 + 小编年体”形式,全书总体上以时间先后为纲,各章则基本上按照时间先后,侧重以专门问题展开,弥补编年体事见多处的不足,让重要问题本末兼具,首尾相对完备。其五,在内容编排上,聚焦岐江河,妥善处理好中山市总体、全面的历史与岐江河流域专门史间面与点的区别与联系,力图平衡、沟通好岐江河“外史”与“内史”之间的关系,突出河流本身及其两岸的重点内容,并以点带面,深化和推进中山历史的研究和未来思考。

  本书记述时限以事物发端为上限,主体记述内容以 2021年为下限。为保持记述的连贯性,个别关键发展节点的内容适当下延至 2022年,少量图片于2023 年拍摄。正文重点展示岐江河一河两岸的主要人文景观及百业、民生变迁。附录设大事记及口述资料精选。主体内容设五章,各章内容分别为:岐海·香山——岐江河两岸的历史地理与名胜;铁城通达——岐江河两岸的近代城市建设与交通;百业兴发——新中国成立前岐江河两岸经济起步;虎威彰显——新中国成立以来岐江河流域工业发展;旧貌新颜——新中国成立以来岐江河流域交通水利与社会文化。最后,设有“展望”篇和结语部分,通过简要回顾岐江河两岸从旧区、新区到湾区的规划定位和东扩三部曲,展望未来古城复兴、湾区逐梦的发展新方向。

  岐江河,曾拥有百舸争流和两岸烟囱林立、万家灯火的热闹,也在城市变迁中不断得到治理、升级和重塑,其发展历程的简笔画卷,正是按照这样的逻辑徐徐展开。

编辑:郭昊奇   责任编辑:江海燕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