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我们村的奋斗路》:“百千万工程”的丹灶样本

2025-03-24 16:23 来源:南方日报出版社

  丹灶镇,地处佛山市南海区西部,这个曾经普普通通的小镇,为何能诞生南海首批“万元户”,上演“敲锣打鼓贺富”的传奇故事?又何以成为如今的“中国日用五金之都”、“中国氢能产业之都”核心区?

  2023年5月,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佛山分社启动“我们村的奋斗路——丹灶镇村居高质量发展一线调研”,深入走进丹灶28个村居,调查研究党建引领下基层发展的最新实践,形成一系列调研成果。

  《我们村的奋斗路——南海丹灶村居高质量发展实践》的出版,是对上述调研成果的全面集结和集中发布。

  本书以全景视野、生动笔触,全面总结提炼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28个村居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和特色路径,形成广东推进“百千万工程”的丹灶一线实践样本。

  本书总结了丹灶镇不断发挥党建优势,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城乡融合取得的新成效、新经验。本书的成果将为强化党建引领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提供有力支撑,有助于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全书呈现三大亮点:

  1.高站位,深调研

  丹灶镇及时准确把握省、市、区关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有关部署要求,镇政府与媒体联合组成调研组,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一线调研,取得了丰富的调研成果。

  2.一村居,一经验

  调研组在为期半年的时间内,逐一走访了丹灶镇28个村居,系统探寻了28条各具特色的奋斗之路,归纳总结了28种经过实践检验的治理经验。这对于广东乃至全国其他村居的建设发展,都有着充足的借鉴意义。

  3.有温度,接地气

  南方日报记者跟随丹灶各村居“两委”干部的脚步,深入各部门、企业、家庭进行一手采访,将对各村居奋斗经验的总结阐释,寓于一篇篇采访报道和调研手记中,字里行间有温度,遣词用语接地气。

  作者简介

  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党建工作办公室,是丹灶镇的党政机构之一,负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承担发展党员、党员教育、党员管理、收缴党费、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等。

  南方日报佛山新闻部,是南方日报驻扎佛山市的采编部门,负责对接当地各级各类政府部门,提供新闻报道、宣传服务等。

  精彩书摘

28种奋斗方式,成就高质量城乡融合的“丹灶范式”

  西联社区,一个曾经富不起来的“小鱼塘”,出路在哪里?西城社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为何总能“吃螃蟹”?“有为水道”尽处的塱心村,如何重拾岭南水乡记忆?走进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28个村居,每一个都独具特色,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子。在奔赴目标的路上,各村居干部与广大村居民一起,始终奋斗不息。

  村居是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地基。如何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是南海各镇(街道)党(工)委的工作重点。2023年5月以来,“我们村的奋斗路”——丹灶镇村居高质量发展一线调研持续开展,历史上首次对全部28个村居进行深入调研,挖掘特色亮点,总结工作经验和发展路径。

  到9月底,这场聚焦丹灶基层的大规模调研圆满收官。回首来时路,从走读一个个村居选点,到如今从全局复盘此次调研,丹灶基层又呈现出怎样的活力?

  丹灶基层里的“宝藏村居”

  “基层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用这句话来审视丹灶28个村居,恰如其分。

  丹灶地处千年古郡南海的腹地,因东晋葛洪炼丹遗灶而得名。千百年来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一个丹灶镇,半部岭南史”的佳话:这里走出了明朝阁老方献夫、清代榜眼和“谭家菜”鼻祖谭宗浚、中国机械缫丝机生产先驱陈澹浦、维新运动代表人物康有为、新儒家领军人物杜维明等一批名人,有的甚至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之初,丹灶从小五金起步,诞生了南海首批“万元户”。1980年春节前,时任南海县委书记梁广大带领当时的南海县领导班子前来贺富,至今仍为南海各界津津乐道。发展至今,丹灶成为远近驰名的“中国日用五金之都”。

  作为传统专业镇,经济增长难免遇到动力瓶颈。然而,丹灶在过去10年通过重视科技创新、重点布局战新产业等,跑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加速度,催生出广东专业镇转型升级的“丹灶现象”。

  跑起来的丹灶,在过去几年迎来了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黄金时期”,丹灶战新产业发展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成为全国首批之一、全省唯一的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综合类);以丹灶为主阵地的南海氢能产业集群也成功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全省首批五个之一、佛山唯一;在丹灶的助力下,南海在2023年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氢能产业之都”称号。

  古往今来,丹灶这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在滚滚向前的发展洪流中,广大基层党组织始终发挥着基石的作用,筑牢丹灶发展之基。

  也正因为如此,丹灶各村居绽放出持久的活力:千年古村仙岗作为传说中葛洪炼丹之地,通过文化保育开发,实现了“长生不老”;贺富的锣鼓声从南沙社区响起,推动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六个轮子一起转”的“南海模式”,如今南沙正在续写“首富”传奇;成立于2017年的仙湖社区,是丹灶最年轻的城市社区,社区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氢能产业紧密“绑定”在一起……

  文脉传承、敢闯敢拼、产业勃兴……丹灶28个村居就像一个个宝藏,等待着一次系统而深入的挖掘,展现在世人面前。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宝藏村居”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在丹灶镇委、镇政府的带领下,由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同奋斗构筑而成。

  就在2023年7月1日,在“信丹灶”2023年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七一”主题活动中,两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书信朗诵的形式,分享各自的奋斗历程和个人感悟,展现先锋模范风采。他们开启的不仅是一封信件,还有一份忠诚,一份责任,一份热忱,一份感动。

  “相信信仰的力量!”28个村居美丽的风景线背后,闪耀着丹灶人孜孜不倦的奋斗光芒。

  一次调研也是一次“检阅”

  2023年5月8日,“我们村的奋斗路”——丹灶镇村居高质量发展一线调研正式启动。此次调研活动由丹灶镇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佛山分社组成调研组,全面深入走访丹灶28个村居,力求将埋藏在丹灶基层的宝贵经验做法系统挖掘出来。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尤其对于注重一线实践的农村基层工作,调查研究更是基本功。在近半年的时间里,调研组成员通过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把握丹灶基层一线最新情况和发展规律,全面挖掘总结丹灶各村居的发展亮点和特色。这在丹灶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通过这场规模空前的基层大调研,丹灶镇委、镇政府要求全体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参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走进巷陌中,把官话、套话变成土话、实话,与村居干部面对面,和村居民聊家常,对各村居的发展优势、基础、路径和阶段性成效进行系统梳理,同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此次调研也是对丹灶28个村(社区)“两委”干部的一次全面“检阅”。在一次次深度对话和深入走访中,丹灶镇委不断强化对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进一步发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头雁”作用,激发各村(社区)党员干部竞标争先的责任意识。由此,丹灶切实把基层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助力丹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此次调研还是丹灶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强化联城带村功能,打造乡村经济中心,推动城乡融合的一次生动实践。

  在2023年5月4日召开的南海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化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大会上,南海提出要以落实“百千万工程”为契机,推动全区迈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城乡融合发展,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村居是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地基。近年来,丹灶村居各方面发展突飞猛进:东升社区率先完成全区“三资”管理服务改革首宗网上竞投项目,同时人居环境面貌也焕然一新;上安社区通过打好“生态牌”,乘借金沙户外休闲运动产业发展东风,重现金沙滩昔日辉煌;丹灶社区作为典型的混合型社区,正努力推动城市片区与农村片区协调发展,走出一条特色融合路径……

  丹灶不断发挥党建优势,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城乡融合,不断取得新成效、新经验。而这些新成效、新经验,也将构筑起丹灶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更大优势。

扫描二维码购买《我们村的奋斗路》

扫描二维码购买《我们村的奋斗路》

编辑:郭昊奇   责任编辑:江海燕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